|
“微生物生態學與環境健康”青年科學家論壇(第二輪通知) |
|
|
2021-05-10 | 來源:科研處| 【大 中 小】 |
一、主辦單位
武漢植物學會
湖北省植物學會
武漢市科學技術協會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二、承辦組織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青年創新促進會小組
中國科學院水生植物與流域生態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環境基因組學學科組
三、會議時間、地點
論壇時間:2021年5月13日(5月12日會議報到,5月14日離會)
論壇地點: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光谷園區1007會議室
騰訊會議直播ID:143 668 436
四、論壇組織委員會
執行主席:劉貴華、黃偉、劉文治
委員(按拼音排序):黃偉、劉貴華、劉文治、劉毅、羅巧芳、田秋香、王偉波、楊玉義、葉琛、左娟
五、會務聯系方式
張衛紅:18252711436;姜春霞:18571785626
六、論壇學術報告(按拼音排序)
時 間
|
題 目
|
報告人
|
單位或部門
|
8:40-9:00
|
武漢植物園、青促會小組及相關學科介紹
|
上午報告:主持人——楊玉義
|
9:00-9:40
|
土壤微生物響應氣候變化
|
程磊
|
浙江大學
|
9:40-10:20
|
植物相關真菌組的構建機制
|
高程
|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
10:20-10:40
|
茶歇
|
10:40-11:20
|
水環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賦存狀態、宿主定位及風險等級評估研究
|
李炳
|
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
11:20-11:40
|
河流氮循環微生物的緯度格局、群落構建機制及生態功能
|
劉文治
|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
11:40-13:30
|
會議餐/午休
|
下午報告:主持人——劉文治
|
13:30-14:10
|
土壤微生物群落構建及其環境適應性
|
焦碩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14:10-14:50
|
水稻根際微生物組的晝夜節律特征
|
馬斌
|
浙江大學
|
14:50-15:10
|
茶歇
|
15:10-15:50
|
城市環境耐藥基因污染特征和擴散機制
|
蘇建強
|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
|
15:50-16:10
|
人類活動干擾下水域耐藥基因的分布格局和微生物群落的響應
|
楊玉義
|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
17:00-18:00
|
武漢植物園磨山園區參觀
|
注:40分鐘報告,含10分鐘交流。
七、特邀報告嘉賓簡介
程磊 博士、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浙江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研究方向為:厭氧微生物與功能基因組學,菌根根系與微生物區系功能,合成生態學理論與應用。在Science、Science Advances、ISME Journal、Ecology Letters、Ecology等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擔任土壤生物與生物化學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微生物生態專委會委員、Soil Ecology Letters、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期刊副主編、植物生態學報和應用生態學報編委。
高程 博士、研究員。中科院微生物所博士,伯克利加州大學博士后。主要從事微生物組功能生態學的研究:利用多組學技術研究不同生境微生物組結構和生態功能的機制。目前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PNAS、ISME Journal、New Phytologist等刊物上發表第一作者論文10余篇,參與論文23余篇??傄?/font>900余次(H-index 17)。擔任中國菌物學會內生真菌與菌根真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生物多樣性科學研究會副秘書長、菌物學報、生物多樣性、應用生態學報和PLoS ONE編委。
李炳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副教授。榮獲香港科學會“青年科學家獎”提名獎; “國家環境保護專業技術青年拔尖人才”稱號和“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項目獲得者,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編委和SCI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首屆Early Career Advisory Board委員,并榮獲IWA“首創水星獎”(科學創新類)銀獎。研究專長是環境微生物學與污染生態化學,研究領域聚焦抗生素污染和細菌耐藥性這一危害公眾健康和生態安全的全球性問題。已在包括ISME Journal、Microbiome、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和Water Research等在內的知名期刊上發表SCI論文80余篇,其中6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引用總數5800余次(Google Scholar),H-index 38。
劉文治 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8年博士畢業于中科院武漢植物園,2020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和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資助。目前在中科院武漢植物園從事濕地氮循環過程及其生態環境效應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Molecular Ecology等SCI期刊發表論文40余篇。出版專著1部,擔任3個SCI期刊editor,作為主要完成人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焦碩 博士生導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2017年博士畢業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微生物學專業,獲選全國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入選陜西省“青年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主要從事農田微生物地理格局及其對擾動響應的研究。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ISME Journal、Microbiome、Global Change Biology、Molecular Ecology和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等國際主流刊物上發表 SCI 論文20余篇。
馬斌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土水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生物與分子智造研究院PI,中國土壤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土壤生物與生物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土壤分析技術工作委員會委員。博士畢業于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2017年入選浙江大學 “百人計劃”,2018年入選國家高層次青年人才項目,2020年入選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青千人才卓越計劃。近年來主要基于土壤微生物生態網絡視角,瞄準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國家需求,重點針對土壤生態健康問題,開展土壤微生物大數據挖掘、土壤微生物生態網絡定向調控的研究,目前以第一/通訊作者在Microbiome、ISME Journal(4篇)、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3篇)等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共發表論文50余篇,參編專著4部。
蘇建強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研究員。一直從事環境微生物學和微生物分子生態學基礎研究工作,采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研究環境微生物群落結構和功能多樣性及其對環境因子的響應和耦合機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1)城市環境微生物與人類健康;(2)抗生素抗性基因在環境中的來源和組成、豐度和分布、傳播和擴散過程及機制;(3)土壤關鍵生源要素碳、氮轉化過程和微生物學機制;于2017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資助。
楊玉義 浙江大學微生物學博士,研究員,英國鄧迪大學微生物學博士后,從事水域微生物和耐藥基因的研究,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41篇,包括環境生態學領域TOP期刊Water Research、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Molecular Ecology、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Environmental Pollution等,其中兩篇入選環境與生態學學科領域“Top1% ESI高被引論文”。論文累計被引用1900余次,H-index 26。擔任Environmental Research、Fungal Biology等五個期刊Editor。
歡迎各位老師和同學參加,請提前10分鐘入場!
武漢植物學會
2021年5月10日 |
|
 |
 |
Copyright 1996-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光谷園區地址: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九峰一路201號 郵編:430074 電話:+86-27-87700812 傳真:+86-27-87700877 電子郵件:wbgoffice@wbgcas.cn 磨山園區地址: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特1號 電話:+86-27-87510815 旅游熱線:+86-27-87510783
技術支持:武漢植物園科技支撐中心 webmaster@wbgcas.cn 鄂ICP備05004779-1號 鄂公網安備42018502004676號 |
|
国产最新v在线,不卡Av在线观看,综合色区亚洲熟妇另类,第一AV在线制服丝袜,日本高清在线不卡中文va,中日韩亚洲图片,我要一个色综合网,欧美潮喷少妇100,另类自拍制服经典图片区,99re热这里有精品首页,日本A级黄毛片免费天堂,在线激情亚洲文学,一品道门免费视频日本在线,亚洲综合第八页,人成午夜免费视频小说,大香伊蕉国产AV
免费看自慰学生的网站
|